多肉上的小白虫,有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,怎么去除呢?
多肉植物通常是指景天科、仙人掌科、百合科等的多浆植物,通常我们在给多肉浇水或观赏的时候,会发现多肉上有白色的小虫子,这种虫子多是根粉蚧,也叫粉蚧,是蚧壳虫的一种。景天类多肉,粉蚧一般出现在叶片,注意观察就可以很好的发现了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现在根部,不容易被发现,特别是新手,是比叶片上的粉蚧更小的白色小虫子,隐藏在土壤下面,吸食根系的汁液,如果不翻盆换土根粉蚧不易被发现。

粉蚧全身均为淡黄色或乳白色,并覆盖白色蜡粉,通常附着在叶片上,它的刺吸式口器,吸食多肉植物的汁液,影响植物的生长,还会分泌蜜露,引发烟煤病。

荫蔽在土壤中的粉蚧,体型比叶片上的粉蚧更小,白色,极其不易被发现。如果翻盆的时候发现土壤中有白色粉沫,就要仔细观察了,十之八九就是根粉蚧了,常附着在植物根系上吸食根系汁液,影响植物生长,同时吸食植物汁液时会造成许多伤口,从而诱发黑腐病。粉蚧全身覆盖着白色的蜡粉,药剂水分不容易浸透,防治困难,是危害极大的虫害之一。
整个夏天是根粉蚧的泛滥季节,景天类特别容易得根粉介,叶片不注意就爬满了。怎么去除呢?

1. 定期更换盆土:多肉植物建议1到2年换一次土,可以尽早的发现根部的虫害,再一个就是土壤的预防,土壤每次用之前先消毒杀菌。一般是太阳暴晒,有条件的花友可以高温消毒。如果发现感染根粉蚧的盆栽,土壤要全部更换,将花盆刷洗干净,随后用消毒液浸泡。同时将被感染的植物的根系全部剪除,伤口干燥愈合后重新发根。

2.手工去除:发现多肉植物叶片上有少量虫子,也可以手工去除,但比较费人工也费眼力,很难清理干净。
3.药剂防治:可以在花盆里面撒上一些小白药等内吸性的药物,发现虫害后可用介必治、噻虫嗪+蚍虫啉等防治,效果比较好。用药建议在温度较高的下午使用, 连喷两次, 间隔期为5~7天。喷叶片的时候,最好同时用药剂灌根,防治土壤中的粉蚧。